秋高气爽,游客游览扬州瘦西湖景区。孟德龙摄(人民图片)
“瓜州京口一水”,镇江和扬州隔着一条长江。过去,需要摆渡过河。润扬大桥通车以来,出行方便,车次增多。扬州很抢眼,大部分都会在《烟花三月扬州》。当日,我未曾见过“人间有月夜,扬州有流氓”的月色。秋天的时候,有朋友建议去扬州逛逛,住一宿,我立马就答应了。
晚上去了扬州,走过古老的东关城门,漫步东关街。商品琳琅满目,扬州八怪在漆器上的书画尤其吸引我。横一横,一人一物,很有意思。其实每次去都不是去逛街。看着红灯笼,摸着斑驳的墙壁,闻着香茶或糕点,感受时间的沉淀,就足够了。
夜幕降临,灯光晕染着古建筑,人多了,味道也变浓了。穿旗袍的女子三三两两,估计新选的新装穿在身上,走到哪里都成了诗画。
沿着古运河走到酒店。月亮挂在柳枝上,秋夜的月光很清澈,像水银一样倾泻下来。树影婆娑,江水映两岸人。古桥在柔波上歇息,想睡,人越调动。
一路闻着肉桂的香味,脆赤脚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又圆又润,心里更爽朗了。木亭木凳,随意而坐,望明月,任清风拂面。不知从哪扇窗飘来悠扬的陶笛之声,思绪随河水流向瘦西湖,沉浸在“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箫”的诗境中
早上在鸟鸣声中醒来,去吃早茶。其实我在扬州也是想尝尝早茶的。行人慢走,晨练者自在。走进一家茶馆,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连桌布都是画。我不习惯早上先喝茶。碧螺春汤色泽纯正,清香扑鼻。喝一口,眼前仿佛闪现出“扬州路在春风十里”。包子有很多种,比如立体包子和蟹黄包子…面团软糯,馅料细腻,精致的包子皱巴巴的。不同风味的糕点、肉丝、蒸饺,爽口,有嚼劲,有故事,回味悠长,就像扬州的味道。
喝完早茶后参观花园。一进大门就搭起一根竹竿,滴绿葱郁。角落里和水边的竹子,或密密麻麻的斑块,或舒朗的几根树枝,都是洒脱的,优雅的风吹在我的脸上。这是清代扬州盐商黄芷君的私家花园。也许园名源于主人名字中的“云”字,原意为竹子,竹叶形状的“格”也是“竹”的划分。也许主人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文化,讲究“离不开竹子”和“无竹使人俗”的高雅。
曲径通幽,庭院幽深,楼道踱步。诗人袁枚的对联:“月映千言,霜高梅怀花”映入眼帘。对联的形状此时不在月夜,阳光穿过竹林,映在粉墙上的影子上,就像千万个“字”,有着同样的韵味。人们自然会想到“扬州八怪”郑板桥。他爱竹子,爱了一辈子。众所周知的竹诗《竹石》:“我坚持青山不放松,根原在破岩。千吹犹烈,风东、西、北、南。”捧物以表志,人与竹同辉。这种源远流长的竹文化,在个园,在板桥先生的笔下,甚至在成就了园林和人的扬州,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花园一半是竹子,一半是石头。四季假山很有诗意。用竹笋和石头堆成的春山意味着雨后春笋。茂密的竹叶点缀在春山中,春意盎然。各种各样的石头,就像十二生肖一样,是一幅春天的图画。
建在太湖石上的夏山,奇峰怪石,绿树成荫,一朵白云刚刚从洞中冒出。一池碧水拥山入怀,锦鲤游洞,山中睡莲开。走过山洞,爬上楼梯,山顶有一座亭子,亭子旁边老松歪歪斜斜的,树枝怪怪的,很笨拙。在亭子下小憩,和几个朋友聊聊天,过一种扬州人精致的慢生活。
秋天是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用黄石建造的秋山,线条粗犷如刀剑,被红枫映衬。沿着坡道,山势突兀,高而险,颇有韵味。站在山顶的方亭下,整个公园尽收眼底。
过了秋山,我去了冬山,那里堆积着宣石,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寒光,就像残雪一样。一块块石头被塑造成大大小小的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站,在雪地里嬉戏。
宝山楼上的“胡春”牌匾非常显眼。“足不出户就是春天”。花园虽小如锅,却有自己的天地,时时有美景。葛源就像一篇精致的散文,读起来很慢,很惊艳;扬州就像一本好书,读之不厌,回味无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