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打一生肖

作者:白

农历中的丑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年。当我们一起经历了充满诸多磨难的鼠年,我们特别期待新的一年,能够把“牛”变成干燥的昆明,有一个新的面貌;人们都希望这种象征着勤劳和简单的动物能给2021年带来和平、繁荣和安宁。

杏花春雨打一生肖

牛为“六畜”之首,其对于农耕社会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中外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中常常可见其身影。在唐代诗圣杜甫的《卖炭翁》中,牛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悲苦生活的化身(“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在鲁迅的名篇《自嘲》中,牛又是奉献精神的最佳代言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北朝民歌《敕勒川》里,牛是北国苍茫天地中的勃勃生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在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虽无对牛的直接描写,它却似乎已经自然嵌入在我们对于江南一带如画风景和淳朴民情的想象之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西方的神话、宗教与艺术中,也同样活跃着牛的身影。牛是“六畜”之首,对农耕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国内外的文艺史上经常可以看到。在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炭人》中,牛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化身(“牛困饥,卧于南门外泥中”);在鲁迅的代表作《自嘲》中,牛也是最好的奉献代言人(“冷眼看千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北方民歌《敕勒川》中,牛在北国的广阔天地里生机勃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牛羊”);在众所周知的《清明》这首诗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牛,但似乎已经很自然地嵌入了我们对江南如画的风景和淳朴的民情的想象(“请问酒楼在哪里,牧童指杏花村”)。在西方的神话、宗教和艺术中,牛也很活跃。

总之,牛就是这样一种可亲可爱的生物,在传统农耕经济中发挥着无人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也因此被置于古往今来无数的文物与艺术品之中。

勤劳的动物:耕牛和织布

牛具有食用、祭祀、骑乘等多重功能,但其最重要的功能应该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古人往往把种田和织蚕同时作为农村两项重要的经济事业,并以诗词和图像创作耕织图,鼓励民众努力劳作,普及耕织技术,寓意“民生勤,但勤不可缺”;同时也提醒了当时的贵族阶层,必须重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需要具备“智者千虑,必有一得”的精神。在这些生动活泼的农村场景中,最重要的农耕劳动力——牛是不可或缺的。

迟至宋代,耕织图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系统的图式。到了清代,耕织图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耕织图,强调“衣帛以为织女之寒,食粟以为农民之苦”,要求人们“崇其业,勤求其业,存其业”。此后雍正、乾隆、乾隆一直在努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46年前的《胤禛农耕与纺织图册》,是一位画家在雍正帝还是王子时绘制的。书中有23幅展示耕织的图片,每幅图片的上半部分是胤禛写的一首诗,下半部分是不同的耕织步骤。其中,第二次“耕”,第三次“耙”,第四次“耕”,第五次“骑”,都可以在养牛的生动场景中看到。所谓“耕田”,是指赶着牛用犁翻地、松土;“耙”是指用带钉齿的耙子除草松土;“熟化”是将大土块切碎,初步平整水田的步骤;“芦州”是指水田在栽秧前的最后平整。这四幅画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稻田种植和育秧之前的所有步骤中,牛是如何发挥巨大作用的。这张专辑最有意思的是,胤禛把自己画成了农民,出现在每一张图片中;他可能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阿玛号召的积极响应,以获得父亲的好感。

在《耕》、《耙》、《耕》三幅图中,长着长而有力的角的牛都被描绘成缩着脖子、耸着肩膀、迈着腿走路。他们似乎在用尽全身力气,拖着各种农具,在地里勤奋地劳作。在“庐州”那一页,青牛转过头来,回头看了一眼变成农民的胤禛。它似乎很累,想请主人休息一会儿。四头牛的尾巴在两股之间晃来晃去,让人想起苏轼笔下“戴嵩画牛”的一个小故事:据说,当一头公牛在转角处奋力搏斗时,它的尾巴应该夹在两股之间,而不是左右摇摆。不知道《胤禛耕织图册》里的牛在农忙的时候还有力气在后面摇尾巴吗?

财富的象征:贝壳容器上的牛

或许正是因为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对于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地区意义重大,才逐渐进入人们的信仰体系,成为某种力量或财富的象征。

古代青铜器上出现牛的情况很多,但最有特色、最能体现人们如何把牛视为神力和财富象征的,还是云南的青铜器。滇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权。战国初期就有,西汉初期就灭亡了。其疆域主要在今天的云南中东部。在云南人制作的青铜器中,牛和虎是最常见的动物装饰题材。如果我们今天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就会发现云南出土了大量精彩的牛像文物,如牛虎铜案、牛纹铜鼓、虎袭牛的铜枕、四牛鎏金骑士的铜壳容器、五牛的铜针线盒、立牛的曲管铜葫芦笙、虎食牛的长柄铜勺等..它们都造型奇特,形象生动,都体现了古代云南人民瑰丽的艺术想象力。其中,四牛鎏金骑士铜壳容器是一件特别重要和珍贵的文物。2018年入选国宝,云南省博物馆珍品之一。

贝壳容器是滇民族特有的一种青铜器。顾名思义,是用来存放贝壳(贝壳币)的。对于远离海洋的云南来说,贝壳是稀有的,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存放北币的物件类似于今天的存钱罐。它的形状通常是堆叠的鼓或束腰的圆筒。束腰缸两侧常饰虎形耳,盖上饰多只长角铜牛。云南索博收藏的这种贮贝器是西汉时期制造的。封面上,四头雄壮的奶牛围着一个骑马的骑士。骑士和马被抛在一根高于牛身体的柱子上。这个人像佩带着一把长剑,全身镀金。显然是古滇皇室成员。马的髭背上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凸起(颈与背之间的突起),说明它们应该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牛——瘤牛。其肉质丰满,是一种食用家畜,也是云南文化中经常作为祭品的主要祭品。食用和祭祀的重要功能,使云南人眼中的牛逐渐成为神性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它的形象被牢牢地在储存财富的贝壳容器上。

神的化身:公主的坐骑

在西方的神话和宗教中,也有很多与牛有关的故事。

希腊神话中,腓尼基的欧罗巴公主美丽,宙斯贪图她的美貌,化为高贵华丽的公牛与国王的牛混合,并诱使公主骑在公牛背上,然后冲入大海,带着欧罗巴离开故土,与公主在一个全新的大陆上会合。这块大陆以公主的名字命名为欧罗巴——也就是今天的欧洲。宙斯化身的公牛升天,成为黄道十二宫中众所周知的金牛座。这个美丽的神话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包括威罗尼、古斯塔夫·莫罗、提香、伦勃朗、马蒂斯等,把它作为绘画的主题来表达。以伦勃朗的画作《欧罗巴的绑架》为例。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很少尝试创作神话题材。在这幅画中,他充分展示了戏剧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在乌云密布的阴沉天空空下,两束光线分别照亮了故事中的两组人物,分别是骑着雪白公牛惊恐回首的欧罗巴公主和她在水边惊恐无助的女性同伴。被众神改造的公牛扬起骄傲的尾巴,迈开有力的蹄子,仿佛要从画面的左下角跳出来,涉过浩瀚的水域,到达另一个大陆。整幅画就像一场戏剧的高潮。公主的回眸似乎是她和过去熟悉的生活之间的唯一纽带,她的未来将在命运女神的指引下被她脚下的公牛永远改变。

先说宙斯化身的公牛——由于这头美丽的公牛被认为是天空中的金牛座,所以在罗马帝国时期人们所信仰的宗教中,它变成了一个新的图式。如果你参观过2017年在北京和上海引起轰动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你可能会对其中一个大理石“米特拉屠牛”有印象。它描绘了一个戴着罗马帽,穿着东方裙的年轻人,左手拿起牛头,右手的刀刺进牛的身体。在牛的侧面,有一条狗和一条蛇在舔着牛身上流出来的血,牛下面有一只蝎子。这个人是密特拉。这种神秘的宰牛雕塑类似于一种具象的星图,其中每个符号代表一颗恒星或星座:例如,白牛代表金牛座,蛇代表蛇夫座,狗代表犬科,蝎子代表天蝎座等。,而密特拉本人则打扮得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珀尔修斯)。牛的形象可能代表了农耕社会人类频繁用它来祈求丰收,显示了牛作为祭品的重要作用;密特拉通过杀死公牛(牛的伤口经常表现为葡萄和麦穗,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正在创造新的宇宙秩序和新一轮的生命循环。

在圣经中,依然可以找到牛的影子。在《出埃及记》中,当摩西上西奈山接受十诫时,以色列人在漫长的等待后变得焦躁不安。摩西的哥哥亚伦用纯金首饰做了一个金牛犊,声称是上帝把大家从埃及领出来的。当上帝得知人们崇拜不同的神时,他大发雷霆。《圣经》中的这个故事也被很多艺术家表现为经典的绘画题材。17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法国古典绘画的创始人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创作了一幅与之相关的大型作品:一座金牛雕像醒目地矗立在画面的中上部,前景中有拥挤的人群,每个人都围着这个奇怪的神跳舞,而发起者亚伦(Aaron)穿着白色的长袍,站在金牛犊雕像前。在屏幕左边的背景中,刚从西奈山下来的摩西被描绘得相当矮小。看到这一幕,他愤怒地把写有十诫的法条摔在地上。图中的金牛被普桑视为成年公牛,而不是圣经中最初记载的小牛。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牛与西方宗教、神话和艺术之间独特而密切的关系,以及牛对力量、收获和财富的隐喻。

不同的趣味:东西方绘画中的“牛”

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土壤赋予了牛不同的表现形式。牛的艺术表现也是如此:中西方对牛的描绘差异很大。

如果只能选一幅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那可能就是唐代韩寒的《五牛图》。唐代的牛畜画很多,画牛的流行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农耕的高度发展。韩云是中唐时期一位活跃的政治家。曾任两广宰相、公使,也从事书画工作。人们称他的画为“独一无二”、“稀世名家”,可见他的功力是受到高度肯定的。

五牛图中有五头大牛,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画家用粗线条勾勒出牛的肌肉方向。牛的背部、下垂的胡须(牛喉咙的褶皱)、腹部和腿部的线条各不相同,这反映了韩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他细致的笔触。中间一只酱色的牛面朝外出画,构图角度在传统书画中并不多见,也显示了画家从不同角度表现牛畜的能力和对立体感的把握。图中最左边的牛,头部弯弯曲曲,可见牛在古代的骑行功能。有学者认为,这是韩云以含蓄的方式暗示了人类苦难与幸福的不平等,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在这样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中,也蕴含着画家深邃复杂的感情。

说到西方画家画牛的代表,毕加索是不可忽视的——毕竟他来自西班牙这个有斗牛传统的国家,他热情而残酷的斗牛活动影响了他的很多创作。1946年1月,他画了一幅公牛图,简洁如“一笔”,但在此之前,他已经改了十一次稿。公牛的造型逐渐从具象形态走向几何解构,在简化的过程中,在保留最具特色的关键线条的同时,删除了不必要的修改,最终效果简单如儿童画,让人联想到一万多年前的西班牙古代岩画《野牛图》。毕加索曾说:“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像孩子一样学习绘画。”形状显然不是他想要的,而这组关于牛的画,似乎就是他对艺术探索的缩影,这与韩明细腻逼真的方式相去甚远。

而谁又能说这不是“牛”在艺术上的两种不同表达呢?勤劳、诚实、忠诚、强大、尽职…我们赋予了牛太多不同的含义,牛也在世界的艺术文化中呈现了太多丰富的形态。这一年,它会非常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陪伴大家度过坚实的一年,丰收年。(没听说过)

来源: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