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涅狄格州的傍晚,911中心接到报告:一名妇女晕倒在家中。
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女子已经没有了呼吸脉搏。
这时,一名亚裔男子迅速穿过人群,来到死者身边,蹲下来寻找线索。
他叫李昌钰,是有着“中国第一侦探”称号的现场之王。
死者没有大量出血,但脖子上有勒痕,右手小指指甲断裂,少了一小块指甲。
死者的丈夫对警察说:“我下班回来,发现妻子躺在卧室门口一动不动,于是赶紧报警。”但李昌钰注意到,由于他蹲在死者身边,死者的丈夫不时偷瞄一眼。
李昌钰李昌钰
李昌钰借此机会观察了这个人的衣服,没有血迹,也没有异常损坏。突然,他的裤子引起了李昌钰的警觉。这是一条裤管末端有荷叶边的休闲裤。李昌钰立即要求他换下裤子,以便警方取证。
在男子苍白的脸色下,从裤脚处取出了一片盔甲碎片,他随即供认了谋杀妻子的罪行。
这些只有在悬疑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对李昌钰来说却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的侦探,李昌钰已经办理了8000多起案件,获得了800多个荣誉奖项。
在世界警察的范围内,屡破奇案的李昌钰是西方白人世界的标杆和亚洲传奇。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李昌钰一生都在努力的事情。
打破天花板
从一线回到科研岗位的李昌钰博士已经81岁了,但他仍然逻辑清晰,谈吐温和,举止优雅。
谁也想不到,李昌钰年轻时是一个著名的“破坏者”,他所破坏的东西被称为“天花板”。
20世纪70年代,30岁的李昌钰在美国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纽黑文大学任教。一天,他接到独自在家的小女儿打来的紧急电话:“屋外有一伙人在偷树叶。”
李昌钰很困惑,立即赶回家。结果他发现是他的学生在打扫院子。秋天,康州落叶纷飞,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同学们知道后都来帮忙了。
这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李昌钰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白人的尊重。在纽黑文大学的申请会上,有人这样质疑他:“一个黑发人怎么能用他的中国口音和同学交流?”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非常封闭,美国人歧视有色人种。人们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是,无论他们多么优秀,都只能被提升到某个职位,就好像他们撞上了透明的玻璃天花板。
这种歧视弥漫在李昌钰的生活和工作中。
教书的头几年,校长经常请李昌钰到家里做客,每次都被保安骂:“这是先进小区。有什么事吗?”
尽管处境艰难,李昌钰并不感到自卑。面对挑战和不公,他将用自己的力量证明一个中国也能在西方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他的肤色,李昌钰被美国法医学会拒绝,这使他在工作中加倍努力。无论走多远,每一个案件他都亲自到现场取证,所有的物证都反复检查,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以上。
三年后,法医学会授予李昌钰最高成就奖,五年后,李昌钰成为终身会员。
在颁奖词中,李昌钰告诉大家:“做法医学的人一定不能有偏见。以肤色来判断一个人是大错特错的。”
中国人与“成功”之间的天花板被李昌钰一举击碎,他一生热爱的法医学即将被打破。
仅仅三年,李昌钰就从助理教授变成了终身教授。虽然法医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的刑事取证早已成为法庭上不可或缺的证据,但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相当冷门的,甚至连一本教科书和一个实验室都没有。
李昌钰只能和学生们一起自己装修实验室,并向学校争取更多的资金。
1979年,李昌钰应邀担任康州警察局实验室主任。尽管实验室主任的年薪比大学教授低得多,李昌钰还是欣然接受了。在当时私刑盛行、冤假错案频发的美国,参与政府的法医运作,提高刑事法医学在司法领域的地位,是李昌钰的夙愿。
这是一个忧郁的日子。
上任后,李昌钰发现实验室是由一个极其简单的男厕所改造而成的。队员老弱病残,文书坚定,眼睛看不清,声纹工作人员耳朵有毛病,负责验血的小伙子一看到血就不停地发抖。
如何挽救眼前的烂摊子,成了一个大问题。李昌钰找到一份文件,说:“你不能用眼睛看。你耳朵有毛病吗?”
“是的,先生!我的耳朵听得很清楚!”
“好,那就学习声纹识别。”
就这样,在李昌钰的带领下,这些受伤的士兵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生命,现在这些人已经成为业内非常知名的法医专家。
李昌钰本人,在二十五年后,用自己的大部分积蓄购买了价值四千万美元的一流设备,并扩建了这个实验室,使这个曾经的男厕所有幸成为世界级的刑事鉴定机构。
让证据自己说话
美国评估了影响美国历史的25起事件,这25起事件中有14起直接或间接涉及李昌钰的法医工作。可以说,李昌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轨迹。
很多大案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领域,受到利益关系的干扰。但在李昌钰看来,政治和科学不能混为一谈,一切都要靠证据说话。
也正是基于此,李昌钰的名字成了“正义”的代名词。
1993年,在一个宁静的早晨,距离国会大厦7英里的梅西堡公园(Fort Massey Park)响起了一阵枪声,随后一名中年白人倒在了血泊中。
死者名叫福斯特,是克林顿总统的心腹和私人助理。此时,他正代表克林顿处理白水事件。在这个节骨眼上,福斯特的死太巧合了。
竞争对手共和党人趁机宣传克林顿杀害福斯特是因为他知道的太多。
各种势力相互拉扯,案件逐渐陷入僵局,于是国会不得不成立调查小组,把这个棘手的担子扔给了李昌钰。
李昌钰确定福斯特脑后的伤口是子弹射出的伤口,在他的手上也发现了粉末残留物,这很可能是自杀。
唯一的争议是,福斯塔的眼镜是在离他五米远的地方被发现的。是他把它们扯下来,使它们脱落的吗?
李昌钰做过大量实验,发现吞枪自杀使眼镜飞出五米远的概率是50%。在这种情况下,眼镜上肯定有血。
然而奇怪的是,眼镜上没有血迹。
李昌钰再次检查了所有步骤,在确认无误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取证环节。发现原来工作人员在提取眼镜指纹时用胶带提取了眼镜上的痕迹,误将眼镜清洗干净。
果然,在录像带上,李昌钰发现了皮肤和血液,它们的DNA与福斯特的完全一致,整个物证链是完整的。
这个案子终于结束了,只有李昌钰知道其中的困难。
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他接到了无数带有政治目的的干扰电话。在美国人民的众目睽睽之下,在巨大的压力下,李昌钰说:“不管你做出什么结论,总有人不满意,但我的工作不是让任何人满意,而是忠于科学,我有多少证据就说多少。”
如果说福斯特自杀案让人怀疑李昌钰是否偏袒总统,那么三年后的克林顿事件将打消这种怀疑。
1998年,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占据了世界各地报纸的大部分版面,克林顿坚决否认与后者有任何正当关系。
一条带有克林顿DNA的蓝裙子,可能已经到了舆论的顶峰,美国民众强烈要求彻查此案。
鉴定一条裙子上是否留有DNA并不难,但由于当事人的特殊政治地位,鉴定人必须权威公正。谁应该扮演这个角色?
人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李博士。当李昌钰接到司法部长的电话后,他立即前往华府,在数十名记者的簇拥下走进司法部。
几天后,克林顿不得不向全国发表讲话,为自己的行为向人民道歉。
根据李昌钰的鉴定结论,蓝裙子上的DNA与柯林顿的相符。这一结论使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他的政治生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直到今天,谈到李昌钰,希拉里说,“他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因为他是少数几个总是说真话的人之一。”
两个女人
在李昌钰的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各种重大而神秘的案件,如辛普森杀妻案和肯尼迪遇刺案…这些案件逐渐使他出名,但对李昌钰来说,无论案件大小,无论他的生活是高是低。
但他经常痛恨的是一起伤害女性的案件。“我一生都受益于母亲和妻子的支持,所以我总是对这样的案件感到无比痛心。”
在李昌钰的生活中,母亲和妻子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母亲是李昌钰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也是他永远的榜样。正是她坚强果断的品质和长远远大的眼光,成就了李昌钰的今天。
李昌钰,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他家世代经商,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这位母亲有13个孩子,李昌钰排名第11。当李昌钰10岁的时候,他的家人为了躲避战争搬到了省。
李昌钰对他父亲的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喜欢穿长袍,而且很严肃。他为数不多的记忆也随着父亲的太平轮沉入了黑暗的大海。
消息来得很突然,母亲还没来得及从悲痛中走出来,就要肩负起独自抚养13个孩子的重担。
为了生计,我妈靠给别人洗衣服为生,手因为常年泡在水里都肿了。
后来,有人问李昌钰这个问题:“李博士,你去过那么多犯罪现场,看过那么多血腥的场面。有什么最让你害怕的吗?”
李昌钰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怕我妈生气!”
年轻时,李昌钰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但由于营养不良,体能达不到标准,不得不放弃。高中毕业后,李昌钰进入了警察学院。
警校第一节课,老师让大家宣布自己上警校的原因。轮到李昌钰的时候,他说:“因为不用交学费。”话音刚落,台下哄堂大笑。
然而,母亲不赞成儿子的决定。她希望李昌钰有一天能获得博士学位并大放异彩。
博士学位已经成为母子俩心照不宣的承诺,这也促使李昌钰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担任警察期间,年轻的李昌钰从不退缩,并逐渐成为警察局的培训对象。
然而,获得博士学位的理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他决定辞去警察的工作,去美国深造。
在离开之前,遇到了她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人:宋女士。
在马来西亚的中国留学生宋女士在去警察局补办签证时遇到了,两人一见钟情。当时的并不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的作品会见证人性的残忍与贪婪,而宋女士随时会成为他的“灵魂的停泊地”。
李昌钰和他的妻子几乎一生都没有争吵过。晚年四处旅游讲学的唯一要求就是带上妻子。
1965年,李昌钰和妻子用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两张去纽约的机票,口袋里只剩下50美元,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奋斗。
他们刚到纽约时,住在比普通人的储藏室还小的地下室里。求学期间,李昌钰同时打着三份工:白天为大学实验室洗试管,晚上在中国餐馆端盘子,周末教美国人中国功夫…
最沮丧的是大学里很多学分在美国都不被承认。李昌钰只能在大一学习,那时他27岁。
为了尽快完成学业,李昌钰在第一学期注册了26个学分,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
在妻子的支持和陪伴下,李昌钰终于在1975年获得了纽约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实现了母亲的愿望。
为了节省参加毕业典礼的费用,李昌钰在家里的客厅里穿上了他的博士服,他的女儿作为摄影师为他拍了一张学位照。她的女儿拿出了她最喜欢的长颈鹿娃娃作为仪式的见证人。
中国导演
\”你好,我是来自中国的李昌钰.\”这是李昌钰每次出庭作证时自我介绍的开头。
李昌钰一直热爱他的家乡。除了向家乡捐款,他还大力推动中国法医学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在李昌钰实验室学习的机会,并经常让中国学生住在自己的家里。
如今,李昌钰经常在中国各地做讲座,而随着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如何管理一个团队”的内容也逐渐增多。
有人曾问李昌钰:“作为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你怎么能领导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
李昌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实验室里的一位高级班长总是沾沾自喜。一天,李昌钰带着最新的指纹识别器来到他的实验室。班长头也不抬地说:“我不相信这些仪器,也不想学。我只相信自己的经历。”
李昌钰问他:“你相信算命吗?”
鉴定人愣了一下:“这是你们中国人编的,一点都不靠谱!”
“那我们试试吧,”李昌钰仔细看了对方的手一会儿说,“你有脚气,右手比左手严重多了!”
法医一下子惊呆了,求李医生教他算命。
“教你看相,没问题!等你掌握了这个指纹识别器,我就教你。”
几个月后,掌握了新技术的评估师忍不住跑去找他问算命的事。
李昌钰笑着说:“我看到你手掌表皮下有些水泡,边缘还有一些鳞片,这说明霉菌正在扩散,但是霉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怎么会到你手上呢?”我猜你肯定是挠脚趾的时候转移的,而且左手比右手严重,所以我猜你右脚症状更严重!\”
听到这些话,法医从此对李昌钰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是通过这种智慧和真诚,李昌钰赢得了他自己和中国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而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即将让他改写中国历史。
1998年,李昌钰接到康州州长的请求,希望他担任警察局局长,帮助树立州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信。
李昌钰只对一线刑侦工作感兴趣,不想从政。“走在我的尸体上!(我绝对不会做)”
但是每个了解李昌钰的人都知道,如果李昌钰拒绝做某件事,他会向他的母亲要一定数量的钱。
母亲对李昌钰说,“你得考虑一下。你不为自己做事。你得为在美国的中国人创造一条进入主流社会的道路。”
母亲的话突然惊醒了李昌钰。
1998年,李昌钰成为第一个在警察政治中担任最高职位的亚裔美国人。李昌钰身高不足180厘米,从不抽雪茄,在美国各州的警察局长中完全是个例外。
他经常对学生和下属说:“欢迎接替我的工作!当你处在我的位置时,你就会知道这份工作不容易。”
看天池的人
在公众眼里,李昌钰优雅的外表下似乎有一颗铁石心肠,从不在公众面前表露自己的感情。
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李昌钰谈到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爆炸停止后,他和他的团队前往废墟,在120万吨的瓦砾中寻找遇难者的遗体,并确定他们的身份。
众所周知,在这场灾难中牺牲的所有警察和消防员都是李昌钰的学生或朋友。
透过烟雾,李昌钰叹了口气,擦了擦眼睛,转身继续工作。
“忘掉个人感情,在任何场景下都要孤立自己。”李昌钰平静地说。
死亡和人性是李昌钰不得不面对的最常见的话题。
从科索沃战场上遍布的尸体,到最普通的刑事案件,从无数为利益杀人的黑暗事实,到受害者家属的苦苦等待,我们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流逝和人情的冷暖,也越来越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无常。
这份淡定,随着母亲的去世,变得越来越淡漠。他经常跟人说和妈妈相处的事。
“我说我太累了,没法发表演讲。我妈说你怎么这么懒?我说我太忙了。我没有去看这个案子。我妈妈说已经有七个人死了。你不去帮忙吗?”李昌钰笑着说,“现在妈妈不在了,他们就不能去找她了。”。
现在,年迈的李昌钰致力于研究悬案,他希望用迟来的真相为更多破碎的家庭讨回公道。
这个信念来源于50年前的一个案例。一名18岁少女在停车场遇害,尖刀刺穿心脏,但现场毫无线索。
女孩的父亲一直与李昌钰保持联系。十年前,父亲对李昌钰说:“李博士,为了找出真相,我卖掉了我所有的财产。我真的不希望她默默无闻的死去。你是我唯一的希望。请不要忘记我女儿的案子。”
当李昌钰最终找到凶手时,他得知父亲已经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再也无法亲眼看到真相。七尺男儿泪流满面。
也正因为如此,李昌钰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希望用自己的余热点亮新一代法医人才,让更多真相大白于天下。
76岁时,李昌钰去东北讲学,登上了向往已久的长白山。
那天天气不好,暴风雨来了,山路又陡又陡,同行的人都劝他放弃。
山路走了三分之二,其他朋友都已经被甩在后面了,导游说差不多该回头了。
李昌钰没有停下来。他咬紧牙关,终于爬到了山顶。
环顾四周,只有一片薄雾。
喘息片刻,突然一缕阳光冲破云层,照亮了眼前的山沟,转瞬即逝。
李昌钰是那天唯一看到天池的人。
图片来源:互联网、视觉中国和《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本书
参考资料:
1.李昌钰的《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李昌钰的成功》
2.李昌钰的“不可能的挑战:李昌钰的法医生活”
3.李昌钰的《李昌钰侦探的案件记录》
4.中国新闻网“对话李昌钰:当代福尔摩斯?我没那么伟大。
5.《李昌钰:当代福尔摩斯》杨澜访谈
6.采访李昌钰。
7.鲁豫有约李昌钰:传奇侦探之路。
8.让我们谈谈《李昌钰:不可能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